“爱”有许多种表达的方式,
讲起爱,就绕不开浪漫,
避不掉浪漫之都“巴黎”,
更无法不提及这位在艺术史上举重若轻,
并且是极少数一生爱情非常幸福的艺术家。
马克 . 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二十世纪最后一位现代主义绘画大师,
他的作品风格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可以说是一切流派都涉及到了。
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
他这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无数杰作。
包括绘画、彩绘玻璃、舞台服装设计、雕塑、陶瓷和大型壁画等。
这位犹太裔艺术家亲历见证过上世纪连场历史灾难,包括俄国革命、犹太人种族灭绝和两次世界大战,
他的家乡在二战年代就惨遭蹂躏,但他的艺术作品却只涂上了爱与美的色彩。
如同他所说,什么事情都能反转过来,不论是艺术还是人生,
我们能够说出“爱”这个字而不感到羞耻,因为在“爱”里,有真正的艺术。
据他的自传所述,贫困却可爱的童年,成为他日后的绘画的基石。
在这样的家庭里,夏加尔要学习艺术,对于当时的父母来说,就是天方夜谭,不可理喻。
1906年,十九岁的夏加尔排除万难,找到自然主义画家耶胡达学画。
耶胡达是一个出色的风景画与肖像画导师,短短两个月的学习,让夏加尔受用一生。
没错,又是巴黎。那个闪着地球最耀眼的光辉,二十世纪初的艺术浪漫圣地,巴黎。
夏加尔从俄罗斯,千里迢迢搬到了这里。
在巴黎,他参加了立体主义画家的活动,并成为莫迪利亚尼、苏丁等巴黎派中的成员,
并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并融会了野兽派和立体派的艺术精髓。
天不遂人愿,1914年,一战爆发,夏加尔回到俄国,参军入伍。
离开巴黎的这几年,他并不好过。
尽管离开过一段时间,但巴黎还是巴黎,谁会舍得离开它呢?
数年过去后,夏加尔回到了巴黎,度过了他的余生。
见证过俄国革命爆发,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动乱年代里拼命生活,使得夏加尔在作品
中引进了悲剧的、社会的和宗教的素材。
二战时,他迁居美国,短暂地避开了炮火和硝烟。
好在,这个老天爷特别疼爱的人,遇到了他的真爱——妻子贝拉。
以爱之名而创作的人,极少,在经历过战争、动荡,见过人性的扭曲与黑暗后,
被爱治愈,创造爱,并且将这种情愫贯穿在整个艺术生涯里,
马克 . .夏加尔,是不可多得的天赋型艺术家。
祖师爷赏饭吃的共情和表达能力,幸运之神眷顾的真爱,更给予了他无比强大的愈合力。
“爱是永恒不变的力量,能够超越所有的维度。”
夏加尔22岁的时候,邂逅了少女贝拉,从那一刻起,他就意识到,这是命运对他的恩赐:
“她的沉默,她的眼睛,一切都是我的。她了解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甚至未来的我。”
那一次初识,他就决意执手契阔。
富家女和穷小子的故事,到现在也是热门影视的题材之一。
贝拉瞒着对贫穷画家满怀不屑与质疑的家人,每天到画室去看他,为彼时拮据的他
送去食物和画画的材料。
童年遭遇的不幸,或许就是在这样的爱中,慢慢被治愈。
“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了碧空、爱情与鲜花。”
热气腾腾的美食、充满爱意的恋人,幸福的旋风迅即裹卷去画家心头的失意。
那年7月7日,这一天是夏加尔28岁的生日。
夏加尔自己忘了,但贝拉却在那天早早去了去市郊采花,换上过节穿的长裙,
带上精心准备的食物,不顾一路的流言蜚语,奔到夏加尔的住处,只为让他闻闻泥土的芬芳。
所以诞生了一幅传世名作。《生日》
夏加尔以温柔的笔触画下这一幕,桌上是待切的面包,水果沙拉,他漂浮在空中
和心爱的姑娘甜蜜拥吻。
爱,或许真的能让人飞起来。
贝拉是他多彩的梦、他的缪斯,更是启发他创作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以他们的爱与生命为主题的一系列画,合并成组,永传于世。
他俩如深海中的游鱼,如蓝空中的飞鸟,在爱情的世界,用温暖,抚平了彼此心中的褶皱。
青年时期的夏加尔已经不拘一格地运用色彩,他后来回忆说,“在耶胡达的教室,
只有我会用紫色作画,这听起来很大胆,我往后甚至没有交学费就去上课”。
他用充满了青春欢乐气息的作品和绚丽生机的颜色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也是后来的世界热爱他的缘由。
他视爱为以一切的开端、创作的原动以生存的慰藉,他把恋人
之间的思慕之情,用视觉方式诠释无余。
他强调五彩缤纷的爱,不再只是五光十色的绚丽。
他说,五彩缤纷的爱不带理论性的色调也并不是空想。
当妻子去世后,他对过去的和更遥远时期的强烈回忆又贯穿了他的作品。
从22岁与夏加尔相识,到57岁去世,美丽的贝拉总是牵着夏加尔的手,
在天空和大地间自由翱翔翔。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THE END——
扫码了解更多爱涂妆